logo

用音乐创想力, 丰富城市未来生活

更新时间:2020-11-25

上周,知名音乐学者,宗晓军教授应大连艺术学院音乐、舞蹈学院邀请与全体师生分享了他最新研发的“音乐创想力”课程,受到全体师生与乐迷广泛认同与共鸣。

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表演专业,美国迈阿密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管理专业的宗晓军教授。鉴于东西方社会形成差异,人文艺术的碰撞与融合,给他带来深刻影响;使他在社会化艺术素质普及教育领域见解独到,并开始了一段十年的艺术素质教育与跨学科能力提升的探索之旅。

   宗晓军认为,“在三种不同教育领域中,家庭教育应是感性教育,学校教育是理性知识教育,社会化普及性教育应是培养兴趣出发兼顾理性技能训练。但当下教育只有学校知识教育,众多的社会化素质普及教育也成了理性学校知识教育的补充。”这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非常危险的趋势。

1.png

 “放眼国内成千上万社会化艺术教育机构(琴行)所提供的课程,无论是音乐、舞蹈、戏剧及美术,都是在传授“演奏技法”来进行艺术素质教育;而不是用艺术本质—情感力、创想力、审美力,来启迪、激发学者对艺术的深层次认知与对未来时代社会美好的向往,这是本末倒置的。”在宗晓军看来,在现实社会中, 如果我们的艺术素质教育太过于注重舞台上的呈现结果,而忽视学习艺术素质道路上的启迪与感受,那么,所有的艺术素质学习是功利和枯燥的。同时,他强调艺术素质教育的目地,不是使全部的孩子们成为报考音乐艺术学院道路上的“考试奴隶”,更不是为了挣钱而去学习的一门“技术”,而是通过学习音乐艺术素质,掌握其“情感力、创想力、审美力”,对人生今后的成长产生作用与影响;培养与提升跨学科能力,从而形成创想与科技创新能力,改变未来世界。

 为了改变这一状况,宗晓军潜心研发十年,把听觉感受和视觉呈现进行有趣结合,推出“音乐创想力”艺术通感训练教学法与课程;这是一堂“听得见的视觉艺术课,画得出的听觉艺术课”,关注学者内在的自然潜能和感受,学者不把任何理论知识与演奏技法呈现当作负担,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类脑力创想的互动中,用色彩、线条、形状自由地演绎听觉感受,激发创想力。丰富听觉感受,融入绘画的技法,连接或者重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,使之充实、丰盈,充满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。宗晓军认为,通感训练的过程比具象呈现结果更重要,聚焦在听觉与视觉最本能的感知上,把“意象、抽象”转化成为“创造、创想”,从而实现“具象、意象、抽象”三象合一。

 “创想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唯一途径,一切科技创新源于人类的创想驱动,任何物质世界的改变,需要强大的精神世界的培育与求索。”宗晓军说,听觉与视觉是最作用于人类大脑创想的种感官器官,用艺术媒介相连通而形成无边际线的人类创想。

 微信图片_20201125090534.jpg

在大连艺术学院的二天密集讲座与指导中,宗晓军详细地与师生阐述了其研发的课程理论,并针对“大艺创新创意创业”比赛的项目策划进行了具体指导。激发师生从“情感力、创想力、审美力”出发,创想艺术溶于社会,艺术改变世界,艺术促进科技创新,推动社会前进等方面进行探索。

  

过去的一年里,他先后走过厦门、莆田、龙岩、赣州、昆山、崇明、大连、上海...,未来10年,宗晓军打算他的课程也将走入更多的培训机构、校园、科创企业、政府职能部门,帮助一直以来缺乏想象力的人们开启创想力。他想要走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,帮助每一个渴望开启想象力的心灵,他也希望他的课程能够走出国门融入国际音乐素质教育潮流中,契合社会现实需求,用真正的艺术素质教育培养与提升学者跨学科能力,用艺术素质的“创想力”促进科技创新,影响未来世界。

 微信图片_20201125090550.jpg


3.png

 

微信图片_20201125090544.jpg

 

 微信图片_20201125090554.jpg


4.png